我们的词汇正适应着一个更热的星球

全球变暖报纸头条

1975年8月8日,当时无从知晓有多少读者翻阅了地球化学家华莱士·布洛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那篇新论文。近半个世纪前,还不可能追踪点击量或喜欢数,所以布洛克只能希望他的信息能够传达出去。那是一个迫切的信息,由标题直接传达:“气候变化:我们是否正处于明显全球变暖的边缘?”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说法,该标题标志着“全球变暖”一词已知在印刷品中首次出现。尽管布洛克本人于2019年去世,前后数十年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撰写有关气候变化的文章,但他可能希望他的开创性文章能产生更大影响,然而当时媒体与公众几乎没有任何反应:全文数据库和搜索引擎LexisNexis在布洛克的《科学》论文发表后的五年内只找到两次使用“全球变暖”的记录——两次均出现在1977年炎热的夏天《经济学人》杂志上,当时的热浪导致纽约市24小时大停电,造成3700人被捕、1600多家商店受损和至少1000起火灾。

当然,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随着我们正式结束有史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我们的词汇中充满了不同的术语,用以描述造成所有苦难的现象: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气候危机、气候崩溃。9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使用了一个不同、更令人不安的术语:气候崩溃。一周后,一组丹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他们写道:“地球现在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安全操作空间。” 在纽约气候周期间,9月20日,古特雷斯进一步表示,气候影响表明“人类已经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

大多数影响整个地球的紧急情况都不会伴随着所有这些语言变化。人们可能就如何最好地应对COVID-19的爆发性出现争论不休,但我们绝大多数人确实都同意我们正处于大流行之中。然而,气候变化自1975年以来就有了各种标签——有时是因为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有时是为了找到恰当的术语以说服气候变化否认论者,有时则是为了表达紧迫感。

“科学试图做的是引起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发生方式及其影响的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公共政策中心主任、传播学教授凯瑟琳·霍尔·杰米森说。“我认为我们将看到现有词汇的深化。”

一个新的描述新危机的术语渗透到普及使用中需要多长时间,这取决于该术语的性质、危机的性质,以及周围的政治环境。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甚至早于布洛克的论文,当时并没有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后来采取的许多强烈言辞。1973年,一组环境科学家在《MIT出版社》上发表论文,题为“研究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他们将这种影响称为“无意的气候修饰”。这种措辞虽然准确,但从未流行开来。LexisNexis显示,从1968年到2023年,该术语仅出现过11次,最早的一次是在1988年2月9日的一个关于数学和科学教育的PBS节目中。

“科学语言的第一个测试是:它是否准确?它是否概括了科学?” 杰米森说。无意的气候变化可能做得足够好,但它也可能出现得过早。1971年,公众还没有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没有人在找一个新的术语来描述他们不知道存在的东西。

接下来是布洛克的“全球变暖”表述——它也起步缓慢。1973年至1978年期间,媒体中只有两次引用,1978年至1983年也只有两次。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温的上升,该术语的使用有所增加——1983年至1988年期间有301次使用。然后一切都变了。1988年6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詹姆斯·E·汉森在参议院作证,谈到全球变暖及其危险,并明确表述了他的观点。

“1988年头5个月,全球变得非常温暖,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除非剩余时间出现非常不可思议的降温,1988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他说。“是时候停止那么多摇摆不定了,证据非常有力地表明温室效应已经到来。”

汉森可能没有改变多少国会或工业界人士的想法——气候变化否认论刚刚开始,自那时以来一直阻碍了关闭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但这位科学家的言论确实在其他地方引起了回响。从1988年到1993年,LexisNexis记录了该术语在媒体中的使用超过了1万次——自那以后每个五年时段中的使用频率一直保持相同。杰米森将这很大程度归因于世界到那时已经开始明显变暖,人们可以实时感受到变化。

“公众学习理解某种突出事项所需的词汇的速度实际上是很快的。”她说。

下一个语言出现的是“气候变化”。布洛克在1975年的研究中可能使用了一个变体“气候变化”,但直到1979年,当一组气象学家在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发表了一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文,即所谓的查尼报告后,该术语才开始广泛使用。该报告由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朱尔·查尼领导撰写,作者选择了这个新词语,因为它更好地捕捉了温室气体可能造成的不仅仅是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包括干旱、洪水、超级风暴、野火、海冰损失等。

“气候变化”的推广比较缓慢——1978年至1983年仅有46次引用——这可能是因为它不如“全球变暖”那样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