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一带一路下中非医疗合作拓宽
北京,2023年9月4日——特斯法耶·海莱米克尔和他的同事已经在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frica CDC)的新总部工作了六个多月。海莱米克尔仍然发现自己被办公室对面的会议室所吸引。从那里,他可以欣赏到流线型的优美曲线结构和复杂分层的遮阳组件的惊人景观,展示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奇迹。在右边,他可以观察到埃塞俄比亚繁华的亚的斯亚贝巴城,其道路上满是来自各个方向的交通和路过的行人。
海莱米克尔作为非洲疾控中心的高级采购官员,在搬入新总部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以前他们很难聚在一起工作,因为两个或三个部门在主要场地,其他的在另一个设施。
“我们非常兴奋搬进这座新大楼。当非洲疾控中心于2016年成立时,我们实际上没有合适的办公场所,员工也很少……但现在我们已经搬进这座大楼,这是一座艺术之作,配备了快速的互联网连接和通信系统……办公园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场所。”海莱米克尔对《环球时报》表示。
除了海莱米克尔和他的同事之外,非洲疾控中心的新总部也是亚的斯亚贝巴的新地标,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它也象征着中国和非洲共同努力加强非洲公共卫生,改善非洲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系统和能力,有效地造福非洲人民。
旗舰基础设施
非洲疾控中心的建筑设计独特,其弯曲立面设计的灵感来自DNA的双螺旋结构。办公楼呈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对应非洲疾控中心标志上的两只手,这也象征着建设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CCECC)南晓军表示,他也是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中国援助项目的总工程师。
项目于2020年12月启动,2022年1月完工,第一期项目的施工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南晓军和团队克服了各种问题,包括雨季打基础的困难,以及疫情初期设备和资源短缺。
“那是艰难的时期,我们不得不昼夜工作来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的所有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我们最终提前完成了项目。当当地居民告诉我们,他们对如此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出现感到惊讶时,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南晓军说。
该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23570平方米,包括办公和行政区域、应急响应中心、信息中心和生物实验室。完全建成后,它将成为第一个配备现代办公和实验室设施的非洲疾控中心。
南晓军介绍说,该总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备齐全,配备两个P3实验室、六个P2实验室和两个P1实验室。
此外,该项目部分采用欧美疾控中心的设计和施工标准,结合中国疾控中心成熟的施工和管理经验,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数据中心,即非洲疾控中心门户系统。该系统包括八个子系统,包括应急指挥系统、物资调配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疾病预警系统,与中国疾控中心的标准相当。
根据南晓军的介绍,建筑内部的功能设置非常智能,采用中国更先进的智能建筑系统,如智能照明系统、集中空调控制系统和电源监控系统。
南晓军认为,该项目将成为一个新的社区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专家参与非洲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从长远来看,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将成为埃塞俄比亚和非洲疾病研究和控制与预防的中心。”南晓军说。
呼应南晓军,海莱米克尔也同意新总部可以在解决非洲公共卫生问题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向成员国转移知识和提供培训方面。
中国的支持在疫情暴发前和期间都非常宝贵。海莱米克尔说,中国已向非洲疾控中心派遣专家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支持其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它还支持非洲在应急响应、疾病监测和疾病控制领域。
“我们仍在期待更多来自中国的专家,以便中国疾控中心和非洲疾控中心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继续发展。”海莱米克尔说。
新合作
海莱米克尔说,他经常被吸引到导致建设新非洲疾控中心总部的重大历史里程碑,因为它象征着非洲和中国之间深厚的关系。
中非医疗合作有助于他们牢固的友谊。自中国六十年前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个医疗队以来,已有超过3万名医护人员被派往76个国家,其中大多数在非洲。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极大丰富了中非医疗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和投资来帮助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非洲疾控中心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公司来非洲填补药品和人才短缺,分析人士说。
例如,从给一个人一条鱼,到教一个人如何钓鱼,中国还专注于帮助非洲国家加强专科医学建设。截至2021年,中国已帮助18个非洲国家建立20个专科中心,涵盖心脏、重症医学、创伤、内窥镜等专业,并与40个非洲国家的45家非洲医院建立伙伴合作机制,提供培训。
埃塞俄比亚三生制药公司经理蒋志文对《环球时报》表示,非洲许多国家在发展自己的制药行业方面面临问题。由于原材料、化学试剂和生产技术的短缺,许多国家依赖进口药品以及制药设备的进口。
来非洲的中国制药公司带来了完整的设施、生产线和生产标准,也帮助培养这些领域的本地人才。
2018年底,三生制药公司的制药工厂在埃塞俄比亚正式投入运营。